再過14小時就是論文提要口試了
這段期間老師曾在質化課讓我們進行模擬
後來又與怡真大師交換批閱論文
星期天大家又再進行一次模擬口試
以下將曾經被提過或自行發現的問題羅列如下:

1.本論文的重要性與價值為何?
2.要訪談的內容、題目為何?
3.訪談的目的是想知道什麼?
4.接納與關注的層級如何判斷?
5.正式、非正式訪談與開放訪談、半結構訪談......這些概念搞混了,究竟正式訪談與非正式訪談要如何進行?

歸納以上問題,大多都還是在於我研究深度的描繪不足
好比觀察量表、訪談大綱這些具體的內容仍舊不足
因此自己在研究方法的撰寫上虛實難辨
目前改進的方式,就是在於釐清自己研究設計的目的

好比在策略進行中或平時的非正式訪談、閒聊等
可以省思札記或田野日誌的方式記載
而正式訪談的對象,則是以關注階層較高的對象為主
透過半結構式的訪談,用電話或是親自拜會老師們
至於組內的組長、行政人員、助理人員,或是上級主管等
可以用較為結構式的訪談,以釐清策略的形成因素
或是每個角色對於策略形成與教師知覺間的確切觀點
此外,為避免教師們有壓力,也可以焦點團體訪談的方式
在茶話會、座談會這些較為輕鬆互動的情境下
透過研究者本身或是行政人員與教師間的互動中
針對焦點問題來探求教師們的覺知狀態與個人想法等

在接納與關注階層程度上的判斷
我會再針對理論的部份擬定教師對教師教學專業發展的狀態
以供日後觀察與訪談間做為檢核
此外,也可以藉由自己的判斷與其他人員的判斷來釐清程度
至於論文的重要性與價值問題
我想個案研究除了對個人的價值之外
就是對於學校的推動歷程能有所了解
亦能藉此在國內建立一個大學教師教學專業發展的開創性研究

總之,還是等明天結束以後再看看吧!
說不定論文來個大轉向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te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