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得老師曾在第一堂課提及質化精神
「入山惟恐不深;入山何必太深」
隨著各種研究法的進行
質化偶爾需要不同主觀與客觀間的平衡
這次的田野研究何嘗不是如此?

上回一番群雄舌戰,權衡出的仍在主觀客觀之間徘徊
這也是質化研究資料分析的兩種類型
我想起卞之琳曾寫過一篇「斷章」: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宇宙之大,一層環扣一層
究竟以誰為主觀?又以誰為客觀?
主體與客體間的哲學論辯數千年尚無定論
客觀或許只是「多數人的主觀集合」,
抑或經由雕飾偽裝後的主觀罷了!

我覺得當我們透過眼睛所看見的早已主觀
從訊息處理論來說,經由感官記憶選取
乃至進入短期記憶的過程中,這已是有意識的接收訊息
因此又有何客觀可言?
我們或許也只是泛泛世界裡其中一位看風景的人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te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