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提要後足足休憩了一個月
心想再這樣下去也不行
硬是趕鴨子上架,與老師相約訪談
也終於因此生出了訪談大綱與訪談同意書
(其實也不過花了一小時,不知怎麼拖了一個月= =)
今天老闆不在,下午就先將訪談大綱給助理姊姊看看
她覺得這樣的內容可能問不出什麼,建議我多看書充實
雖然我不認為問不出什麼,不過多看書、找些議題是需要的
尤其我的文獻探討根本都還沒開始修改>"
後來順道買了小蛋糕,進了教育學院某新聘教師的研究室
就開始進行第一次的訪談
我戰戰兢兢地拿出初擬的訪談同意書與訪談大綱
請教老師意見,他倒認為寫訪談同意書較為尊重對方
先是閒談了一陣子,就開始正式進入訪談
我這次是採用半結構式的訪談,新聘教師訪談大綱如下:
一、教師教學信念、本學期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
1. 過去的教學經歷、經驗?
2. 對「教學」這件事的看法
3. 在淡江擔任教師平日的工作情形?
4. 這學期開的課有哪些?大致的教學情形?
5. 擔任教師或教學上有哪些成就感或挫折?
6. 師生互動以及對學生的期望為何?
二、希望獲得什麼樣的協助或支援
1. 在哪些方面覺得比較力不從心,需要外部的協助?
2. 在教學上有何需求?
3. 希望學校能有什麼支援?或提供什麼樣的服務?
三、先前參與新聘教師研習會與茶話會的心得、收穫
1. 您先前參加新聘教師研習會與茶話會覺得如何?
2. 過程中有哪些內容或人物印象特別深刻?
3. 有哪些內容對您有比較多的影響?影響為何?
4. 希望以後學校有什麼樣的活動能參加?
5. 自己有沒有哪些方面特別想加強或充實?
6. 參加這些活動您較會去考量的因素有哪些?
這次的訪談相當順利,老師的回答相當積極、仔細
印象深刻的地方像是老師90%的時間在於備課上
與一般人認知大學教師「重研究,輕教學」大不相同
進一步詢問,原因在於他認為教學第一年需要經驗、試過一輪
以後才會比較順利,而且主要是得對學生負責
而他認為大學教學,「專業能力、教學技巧與學生程度」很重要
在討論很多教學生活、教學信念與一些問題的想法中
都可以感受出老師他重視教學的程度,更重於研究
而且他對於教師需要學習教學的部份也覺得相當重要
不過重點在於時間是否能配合,與主題吸不吸引人
然而,當問題由個人逐漸轉向學校政策面之時
老師也紓發許多大學教學受限於大環境的影響因素
特別是「教師升等」的壓力,則是以研究為重
因此一般老師較會去關切研究,一方面也是受限於教師的時間
而老師所提出的策略建議,很多都與組內規劃不謀而合
好比教學觀摩、優良教師經驗分享、工作坊......等
不過也提出行政可以協助教師製作教材
在訪談尾聲,老師提出策略實施的過程中
我卻發現與先前的內容有很大的轉變
老師他先前談的都是以教學為重
卻認為研究方面的議題才能吸引教師參與
像是如何寫proposal、投期刊、整合型計劃......
這或許也反映出個人面與大環境面的衝突
在這部分受限於時間已經超出甚多,沒有繼續追問下去
經過近兩小時的訪談中,談論的內容廣度與收穫甚多
不論是老師的自我陳述,或是對於教學的熱忱
抑或對於學校策略的建議、大環境面的現實都闡述相當多
整個訪談下來,我覺得自己個人的準備還不夠充分
尤其對於整個高等教育環境、學校行政、推動策略都還不夠了解
也由於文獻探討沒有歸納出「主軸譯碼」,也沒有與「專家」討論
以致於訪談的大綱仍著重在表面縣向的了解,無法更深入看到脈絡
甚至聽到許多陳述的訊息後,自己也不知該怎麼追問下去
此次訪談只能搜集到表面的資訊,不過相信往後會漸入佳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