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進,王麗芬(民87)
教師專業知能的省思研討會
淡江大學
87年6月4~5日
認可制度是美國所持有的一種概念、一種過程,藉由高等教育機構或專業性協會組成自願性的民間組織,以鼓勵及協助各校實施自我評鑑,而改進教育品質,並將合乎最低教育品質標準的學校給予公開承認。
Kells(1995)即認為認可是一個自願的過程,透過非官方的學術機構或專業同儕評鑑的方式,以完成二件工作:
一為採定期方式,以評鑑大學或學程達成其所預定的教育目標,是否符合績效責任之原則。
二為評鑑大學校院達到認可標準的程度。
美國各大學師資培育相關學程的認可工作,是由「全國師範教育認可審議會( National Council for Accredit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簡稱NCATE)負責,其成員相信:
一、全美國的兒童皆有權利被合格之教師教導
二、教師若不能達成國家的標準,就無法培育出符合國家目標之學童
三、若教學要成為一項完全的專業,則其專業的品質保證就有必要。
王家通(民84)指出教師專業的標準應包括下列九項:
一、自主自律的人格特質
二、關懷他人的情操
三、瞭解教育的理論
四、豐富的通識素養
五、充分的學科知識
六、熟識學科的教學方法
七、充分的輔導知識與能力
八、具有創造與批判的能力
九、具有自我修正與成長的能力
張春興(民72)亦認為從教育心理學之觀點而言,做為一個現代優良教師,至少應具備專業知識、專業知能及專業精神等三個主觀條件。
歐用生(民83)指出,「教師及研究者」,教育專業應能培養教師研究之能力及態度,如此才能改進自我之教學實踐,落實課程及教學革新。
Carpenter(1984)即指出一位合格的準教師應具備下列七項能力:
一、豐富的學科知識
二、具有良好的溝通技巧
三、充分瞭解個人發展及學習歷程之相關知識
四、了解兒童及青少年的身心特質
五、應用教學策略及方法
六、具有高度的教育專業承諾
七、在教學與學生相處之實地經驗( field experience)中顯現出高度的興趣及積極的態度。
Schumacher(1985)認為師資培育的目標主要在培育教師之專業知識、教育信念及班級教學能力。其中專業知識及教育信念更可進一步分為對學生發展之瞭解、對教育社會環境之認知、熟悉課程發展、教師專業信念及教學策略等五項;而班級教學能力則包括教學計畫及教材、班級經營、人際溝通技巧等。Schumacher所謂的教育信念或是Jarvis所謂的專業態度即是指教育專業精神或是專業承諾。
Jarvis(1983), Stark, Lowther, Hagerty, and Orczyk(1986)則將專業能力細分為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及專業態度。
Stark等人(1986)認為專業精神包括專業認同、專業倫理、專業市場性、關注學術的改進,及繼續學習的動機等五項。
1996年版「師範教育研究手冊( A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中Barone, Berliner, Blanchard, Casanova, and McGow(1996)所提出,廿一世紀教師所需具備知能力包括:
一、發展詮釋課程內涵之教育意識型態( educatinal ideology)
二、熟練各種教學方法
三、瞭解一般教學知識( pedagogical knowledge)基礎
四、培養對多元文化之敏銳度
五、瞭解與運用教學科技之能力
- Sep 27 Wed 2006 12:37
書摘NO.6 廿一世紀教師專業能力培育之省思-以美國NCATE認可標準為借鏡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